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

2025-05-06 浏览次数:30

# 垃圾焚烧:现代城市固废处理的"双刃剑"

焚烧技术已成为现代城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流方式之一,这种高温热化学处理方法将垃圾转化为灰烬、废气和热能。
一座标准规模的垃圾焚烧厂每天能处理上千吨生活垃圾,体积缩减效果显著,减量可达90%,减容**过70%。
高温焚烧能有效消灭病原体,避免填埋场常见的渗滤液污染问题,同时产生的余热可用于发电或区域供暖,实现能源回收。


然而,焚烧过程产生的二恶英类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
这类持久性**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生物累积性和毒性,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。
现代焚烧厂通过"3T+E"控制技术——即保持足够高温、充分湍流、延长停留时间及快速冷却烟气,配合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等净化措施,已将二恶英排放控制在纳克级别。
但公众对焚烧厂的环境风险仍存忧虑,部分项目因邻避效应遭遇选址困难。


飞灰处理是另一个技术难点。
焚烧产生的飞灰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,被列为危险废物,需经过稳定化处理后才能填埋。
每吨垃圾焚烧约产生3-5%的飞灰,这些细微颗粒的处置成本约占运行费用的15-20%。
相比之下,炉渣性质相对稳定,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建材原料,实现资源化利用。


从全生命周期看,焚烧处理与垃圾分类效果密切相关。
当垃圾中混入大量厨余等含水物质时,燃烧效率下降,辅助燃料消耗增加。
塑料等高热值组分则能提升能源回收率,但含氯塑料又是二恶英的前驱物。
这种矛盾特性要求前端分类与末端处理必须系统协调,单纯依靠焚烧无法根本解决垃圾问题。


焚烧技术的碳排放特性也引发新的讨论。
虽然避免了填埋场的甲烷排放,但化石基垃圾的燃烧直接产生二氧化碳。
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,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重新评估焚烧在循环经济中的定位,**考虑物质回收而非能源回收。
这种转变预示着未来焚烧厂可能更多扮演应急处理角色,而非基础性处置设施。


73097f5336.cn.b2b168.com/m/
top